新闻通知
中心新闻
首页  -  新闻通知  -  中心新闻  -  正文
新形势下工科教学实验队伍职能变革研讨会

发布时间:2022-04-22 作者: 编辑:吴葛 浏览次数: 来源:

新形势下工科教学实验队伍职能变革研讨会

会议纪要

一、时间:202246日下午2:305:30

二、地点:华中科技大学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实验教学中心西二楼305

三、主持:中国高等教育学会2020年专项课题“实验室管理研究”重点课题,《新形势下工科高校教学实验队伍职能变革的研究》课题负责人:尹仕

四、参会人员:

1.相关院系教学实验室负责人、实验教学人员代表;

2.实设处、人事处相关职能部门领导及有关工作人员;

3.电气学院领导、特邀专家及《新形势下工科高校教学实验队伍职能变革的研究》课题组全体成员。

五、会议主题

以高教会项目为依托,汇报《新形势下工科高校教学实验队伍职能变革的研究》课题开展的文献分析及调研访谈结果,并共同探讨新形势下工科教学实验队伍的职能发展方向和职业发展路径,以指导促进我校实验教学队伍的建设和实验教学人员的发展。

六、会议流程

1. 华中科技大学实验室与设备管理处处长李震彪教授在研讨会上做开场致辞,强调实验教学队伍的重要性,呼吁与会人员一起研讨实验队伍的建设。

2. 课题负责人尹仕做《新形势下工科教学实验队伍职能变革课题介绍及文献调研分析》及《新形势下工科教学实验队伍职能变革问卷调研及访谈调研情况介绍及结果分析》报告。

3.会上各领导、专家、老师就报告及实验教学人员职能发展问题展开深入交流与讨论,李震彪教授做研讨会总结。

4.各位与会人员参观电气学院实验教学中心相关实验室。

七、会议主要内容

李震彪:学校其他队伍,如教师队伍、学工队伍等,组织管理上都投入了大量的精力,比较受重视,但是实验队伍,现有四五百人,原来有六百来人,比较被忽视,关心不够,投入不够。实验教学队伍相当于高校的工程师,涉及落地的东西,做不好就会发生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两张皮,创新创造落脚点,归根到底是做出一流的产品,就是务实和实践,因此实践队伍特别特别重要。大家都面临这个问题,但是十年八年以前清华有好的经验,实验技术队伍聘任制的人员有立交桥,考核优秀可以评职称,积分,转事业编,同工同酬。尹仕是实验优秀人员的优秀代表,关于这个队伍怎么建设,大家可以一起研讨。

问:课题内容涉及的课程改革和课程建设,这个课程是开新课还是改旧课,是学院改还是实验中心自己改?

答:学院支持,中心实施。做我们自己能做的。

问:所在学院原本有独立实验课,但后来又给收回去了,自己是教学理论与备课每年都在改,但是课程给收回去了,而且去年培养计划调整,实验课程课时还被压缩了,这种情况下教学实验队伍教学能力提升及课程建设难以实施

答:他可以收,我可以开,比如开选修课,电赛内容改课等。本学院电机实验室200W的设备,可以开新课,如新能源综合实验等。只要有口碑,学生也会选,这样提高设备利用率,把现有的资源给动用起来。实验课可以没有理论学时,不与理论课老师冲突,但是开选修课也需要学院支持,这点我们学院起码不反对我们开选修课。

问:实验技术人员在绞尽脑汁干活,但是学院不给支持,这方面会比较受打击。而且实验人员参与课程设计,教学等等,但是总是感觉突破很难

答:教学能力突破重点还是要学习教学理论,走教学学术化。要像教科院学习,利用教学理论指导教学设计,并将课程理论转化,落地到实处,并能进行检验。同时要申报项目,总结提炼,通过项目驱动大家去思考去总结。

杨风开:补充一下,实验中心的主任要有创造性,要能发挥主观能动性。工作中第一要有想法,不能全按死的来;二是要有理论,用理论来支持你的想法,这样别人才会支持;第三个要有作为。领导如果按部就班,那就没有创造性。我们中心尹老师来后,积极参与学院工作,加强实践教育参与学生培养计划,推动学院政策的制定,包括大创、学生教学培养计划的调整等;二是在作为上,开设了很多新课,这都要有理论支持,要有道理,这样学院才会支持,三是实验条件的改进,中心主任必须有作为才会有学院领导的支持,有支持才会有效果,这三点是相辅相成的。

问:新开课,都是1.0的系数么?有些学院课时不与课酬挂钩,有些甚至只是算岗位津贴,没有课酬。各个学院不一样,很多学院不鼓励实验队伍上课,总课时就那么多,会侵占教师序列老师的空间。另外一点意见,是要体现年龄对调查结果的影响

答:我们不是为了跟学院教师抢课,我们的优势是有设备有场地,我们要在赛课转化、科教融合,产教融合方面做突破,而这也不是教师序列的老师关注的重点,他们更多的做实践课,做教师做不好或者没时间做的事情。不是为了开课而开课。学院想给学生更多的选择,我们就根据我们的优势开更多的课。多做开创新的课,我们的很多课都开在暑期。

问:对实验人员的认可度,重视度很重要

答:自己研究自己的教学,自己要证明自己的效果。

问:职能变革有没有对岗位分类进行研究?现在实验教学人员不能拿教师资格证,理论教学是不是实验技术人员能够上的课?岗位职责界限一定要明晰,专业老师更多参与理论教学,实验技术人员有能力上课,但是又没有教师资格证,学院也不敢大张旗鼓的让实验技术人员上课,会打击积极性。

答:我们现在更多上的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理论课程更多的还是教师在上,还是要发挥我们自己的优势,科教融合,产教融合,把闲置的资源利用起来,大创也好、实验项目也好。

问:现在规定上一环扣一环,虽然实验技术人员职能上没说实验教学人员不能上课,但也没说可以上课。然而制度上要求上课的老师要有教师资格证,但现在很多学院,实验技术人员都已经在上课了,按理来说这是不符合要求的。教师资格证应该就是个证,人事管理不能全按身分管,要按能力管。

姜:其实实验技术人员现在很多内容是老师无法替代的,比如实验课上这种一对一的实验指导,老师是没有这个精力的。这个实验教学队伍考教师资格证,其实是省里的人事管理上定的,涉及到跨序列的问题(教师资格证对应的是教师序列),进社保的时候是要看身份的,这个职称证书人事处即使报上去,最后都会被退回,省里的部门不认。

李震彪:建议教学类实验技术人员还是要允许考教师资格证,身份还可以是实验技术序列,但是可以上课。

姜懿伟:这个可以向省里反馈,我们这种学校层次有其特殊性。

问:职能变革,需要好的资源来保证,没有资金等支持,新制度对调动老师的积极性,尤其是对年长的老师,激励性大么?

答:重点是强调对职业成就感,职称是一个重要的激励机制,另外也不光是经济上的问题,但是也是个人成就感的问题,面子上挂不住,整体氛围都在慢慢的建立。开新课有新的案例,有成果有论文,有转化,就会有动力。参与了主战场,学生认可了,也会有成就感。

问:关于实验室管理,除了教学之外,如何分配管理任务,比如采购报账,如何调动其他积极性

答:设岗量化,计算维护管理工作量,服从组织安排

问:实验室传帮带怎么做?

答:自己带,动员参加教师发展中心

教科院专家:做工程教育方面的讲师,以自己的经历,实践教学非常重要,但是想象力还是比较受局限,除了走到创新,对于我们学校的学生,还要有发现知识,引领担当的意识。

管院专家:工科中实践教学是非常重要的东西,管理学科作为大文科,实验室管理人员一部分是职称上不去的老师,另一部分是工程师这些,管院在实验室建设上是比较按部就班,不管是人员配备还是工作开展都还没考虑。现在一个问题是,如果按部就班的做以前的事,实验室辅助教学人员需要这么高的学历么?另外,不是实验室来培养合格的老师,组织目标要依赖结构去实现,各种结构转化为各种职能部门,职能部门对应各种岗位,各个岗位有其职责和职权,是固化的,他的职业发展和职称走向,过去按工程师走,那现在我们这个课题呢?课题目标是想从人员类型上突破?是不是现有的职业生涯规划和职称系列不合理,不适合现有的实验技术人员的发展(比如是不是不走工程师序列了?),在职称上是否要创新?考核上,考核最有说服力的还是量化,但是也不是只有量化,不然难以平衡。人员性质上,实验队伍既不能是行政人员也不是教师序列,实验室人员得两者结合,行为考核(打卡考勤态度)+结果考核(教师),要细化不同层级的人员的职责和负荷。工作内容还是恒定的,后期这一块可以多讨论。总之要明确课题目的,最终要提出有突破的结论或者建议。

H新形势下新工科与旧工科的不同要求引起职能变革,实验教学老师,新形势下实验教学算不算教学的一部分,要算的话为啥不能上讲台,职称系列有没有必要变革?还有一个,目前考核大量的量化,极端的量化会不会带来内卷?量化指标与国际一流大学的有啥关系,毕竟了解的国际上一流的大学并没有说有太多的量化指标。

刘亚丰:这个课题一点意见,就是最后要形成一个东西形成一个成果,能够在全校推广,这样其他院系能够按照套路来进行改革;另外有个问题,就是现在的新人都是预聘制,提出的这些职能变革的内容与人事处预聘制的考核要求是否一致,同时,对于预聘制考核要求,一直也都在变,同一年签的考核合同都不一样,这个是否合适。

姜懿伟:学校在实验技术人员这块还是很重视的,在招聘时,实验技术人员序列和学工序列我们都是优先保障,其他序列都要充分论证,这两个序列我们基本上不堪名额的。近三年补充了大概130号左右的实验技术人员,一直在配齐补充这支队伍。关于教师资格证,建议在我们这个课题报告里体现,从而反馈到教育部。关于预聘制,不是为了大范围淘汰人,主要是为了跟老师保持匹配,都是非升即走,基本是只要能达到要求都不会有太大问题。关于考核合同要求,基本上学校老师的考核合同都不大一样,这是根据岗位职责和工作需要来确定的。

李震彪:如姜处所言,近年来学校对实验技术人员投入都不小。实验技术人员本身一是要自己找路子,主动申请校外资源课题等等,二是我们这个课题在理论研究案例研究调查研究的同时,拿出可实行可推广的案例,要奔着应用去。三是人事处已经相对比较重视,相较于其他学校,可以说走在前列,比如我们早就可以评正高职称,高级工程师职称每年也有不少名额。经常听到实验技术人员常说的话题:实验技术人员待遇低,任务重,得不到领导重视等等,但是电气学院这边印象深刻,与杨风开说的观点一致,实验技术人员也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在待遇条件改进的过程中,要看到好的方面。有为获得有位。水平和贡献大家是能看得见,就像女同志怀孕,一开始看不到,后面藏都藏不住。遇到不认可的贡献,就用市场经济的思维去考虑,那就是流动性,流动产生价值。


IMG_256

9273789D1D5897C2721EF6514E3725BC

C12B4395FC06B8B86F247716F98B8B0D

D03DAFF6AAD7566014F7454F40A0EED9

 

 

联系我们

地址:武汉市 珞瑜路1037号 华中科技大学主校区西二楼

电话: 027-87557543


版权所有:华中科技大学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实验教学中心